本报杭州8月11日电(记者 叶辉)西部大开发,全国“西部热”,考察,洽谈,舆论炒得热火朝天,但实质性内容——投入资金却并不乐观。在一片“西部热”中,浙江却先行一步作出惊人之举:从7月27日到8月6日,浙江省党政代表团赴新疆、甘肃考察期间与两省签定了163个合作项目,投资额达63.42亿,从而使浙江成为迄今参与西部大开发投资最多的一个省。
先行一步,这是浙江省从资源小省发展为经济大省的主要经验:发展乡镇企业,浙江先行一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浙江先行一步;发展股份制企业,浙江先行一步。步步先行,步步成功。浙江的经济就在这先行中从1978年的全国第12位“行”到了第4位。
而今西部大开发,浙江又先行一步。这一步至关重要:种豆得瓜,这往往是对先行者的酬劳。
“西部大有潜力,东部大有作为。”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1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浙江这个资源小省要摆脱资源相对短缺、发展空间相对狭小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就必须抓住参与西部大开发这一难得的机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先发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层次,开拓新的市场,促进生产要素跨省流动,产业结构跨省调整,人才技术跨省交流,商品市场跨省拓展,共同开发,共同受益,共同发展。这次西部之行,取得了丰硕成果。”
“丰硕”得之不易,那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精心筹划的结果。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浙江省高度重视,今年初就开始部署,并成立了专门工作班子,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西部大开发纳入工作重点,开发西部的原则是:帮助西部造血而非输血,即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其方式是:党委政府引导、推动,有关部门协调、服务,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纽带,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其要求是:突出重点,长期坚持,办实事,求实效,不务虚名。
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划,7月27日,浙江省党政代表团飞赴新疆,与新疆签订合作项目91项,浙江方投资30.52亿元。新疆签约一结束,代表团旋即转赴甘肃,3天半时间,与甘肃签约72项,投资32.9亿元。短短11天,浙江与两省共签约163项,投资63.42亿元,时间之短,签约的项目之多,投资额之巨,甚为罕见。
对此,甘肃省委书记孙英感受更深。他算了一笔帐:90年代浙江在甘肃投资共16亿元,今年一次就签约33亿元,是前10年的2倍。
值得深思的是,此次西行,“有心栽花花不发”——西部预先准备的项目乏人问津,浙江企业显然不喜欢“拉郎配”,绝大部分项目都是企业“自由恋爱”的结果。张德江感叹这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显然,用计划经济的方法搞西部开发已行不通。
引人注目的是,浙江参与签约的企业百分之七八十是个体私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些触角灵敏的“鸭”们已先期感知到西部“大江”中的水温而纷纷投身江中戏水,国有企业难道不能从中得到启发:迟缓就会落后,落后就会被淘汰。
签约快,行动更快。浙江云森轻纺集团斥资3550万元整体收购新疆奎屯市第一棉纺织厂组建的新公司在签约的次日就揭牌运作了;浙江海宁卡森集团总投资2.5亿元的白银卡森皮革公司在签约的第二天也动工兴建了。浙江省领导表示,所有签约的项目贵在落实。
浙江百万大军兴西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滔滔汩汩流向西部,若全国的“浙江”都来开发西部,西部岂有不繁荣之理!